查看原文
其他

“复读限令”为何浇不灭“再战”热情?

曹霁 光明社教育家 2022-12-10




教育家 · 快评


正值考生专注于高考分数线公布之际,一些地方传来“不再招收复读生”的消息。不久前,重庆市教委发布了《关于禁止公办普通高中招收复读生的通知》,要求全市普通高中学校不得举办复读班,不得与社会机构联合举办复读班,不得在培训机构以学校名义举办复读班,不得招收复读插班生,以保障高考综合改革的顺利实施和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。


对于重庆市教委这一举措,有人认为不应该“一考定终身”,学校要给发挥失常的学生一次机会;也有人认为复读破坏了高三的竞争生态,有违公平原则。其实早在2002年,教育部就出台了相关文件,明确规定“各地公办高中不得占用学校正常的教育资源举办高中毕业生复读班,也不得招收高中毕业生插班复读”。在重庆之前,四川、云南、贵州等多地也颁布了“复读限令”。为何规定出台多年,“复读热”不仅没有因此而减退,“高分复读”现象反而愈演愈烈?


人力资源市场的聘用“潜规则”,促使考生追逐名校,导致了“高分复读”。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,人才市场竞争愈发激烈,就业的“敲门砖”从“大学生”变成了“名校大学生”。某前五百强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告诉《教育家》记者,除非内部推荐,否则普通大学毕业生的简历与985、211、双一流大学毕业生和海外名牌大学留学生的简历摆在一起时,往往会成为第一波被筛选掉的“炮灰”。学历歧视不仅存在于人才市场的竞争中,还存在于学生的心中。在家长和教师“考名校才能找好工作”的耳提面命之下,学生变得更加焦虑和迷茫,甚至在生涯规划中丢失了自己的个性。


把“分数”当“发展”的格式化学校教育,只会踏上“应试竞争”的轨道。受教育者在十余年的学校教育中你追我赶,一些学校甚至为争夺优质生源提高“上线率”,以各种“特别权益”向高分学生抛来橄榄枝,加剧了不正当竞争。在这样的环境下,学生易将自己的追求和“名校”“高分”画上等号,片面追求高学历和名校毕业生,忽视自己的兴趣与专长。究其根源,问题出在“人才培养”上。


社会人才培养的观念和方式亟需更新换代,学校要培养适合社会发展的人才,加速用工需求和学校教育的接轨。有一些并非名校的专业,也能在适配市场和社会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上闯出一套路,取得不俗的就业成绩,这样的模式值得探讨和推广。解决复读问题,功在复读之外,公平竞争的问题不是限制招收复读生就能解决的,需要从优质教育资源供给、改革教育管理与评价体系、促进学校良性发展等方面综合发力。

 

复读作为一条考生的“逆袭”路,不应该被完全阻断,但人生的逆袭之路绝不只有复读一条。无论以何种身份、做出何种选择、未来走上何种工作岗位,只要为自己的梦想奋斗,都值得被尊重。

 




—  END  —


来源|本文系“光明社教育家”原创
作者 | 曹霁






“躺平”的教师,是对教育现状的拷问

资源垄断、算法机械……论文查重何以防不住“小人”?

取消招收学术型硕士,专硕培养扛得起大旗吗

成都49中事件:看见那些被忽略的“好孩子”

《小舍得》引爆教育话题,警惕“以爱为名”的暴力

花5800元让学生买平板 | 智慧校园不应成为逐利场

焦作姚老师职称评审案宣判 | 基层治理思维要跟得上现代学校发展的脚步
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